欢迎访问乐鱼网官网网站!
热线电话:400-123-4567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02 20:23:59     作者: 新闻中心

  作者简介:朱晶: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摘 要:半导体产业是构建我国战略科技力量自立自强的核心支撑产业,而半导体零部件则是决定我国半导体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领域。尽管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产业仍面临着国产化率低下,产业长期支持和投入力度不足,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薄弱,产业上下游联动合作不畅,人才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全面梳理全球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重点企业,研究国内外市场规模和发展格局,并针对目前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面临的主体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半导体零部件是指在材料、结构、工艺、品质和精度、可靠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方面达到了半导体设备及技术方面的要求的零部件,如O-Ring密封圈、EFEM (传送模块)、RF Gen射频电源、ESC静电吸盘、Si硅环等结构件、Pump真空泵、MFC气体流量计、精密轴承、ShowerHead气体喷淋头等。半导体设备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零部件的性能、质量和精度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也是我国在半导体制造能力上向高端化跃升的关键基础要素。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晚,我国半导体零部件产业总体水平偏低,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够,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日渐凸显。在全球宏观政治经济日益复杂,美国不断打压遏制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崛起的背景下,产业被“卡脖子”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向高级化高端化发展,同时对我国数字化的经济、民生经济和国防安全也带来不可低估的风险。

  半导体零部件是半导体设备的关键构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里关于半导体零部件的种类划分尚未形成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照典型集成电路设备腔体内部流程来分,零部件可大致分为五大类:电源和射频控制类、气体输送类、真空控制类、温度控制类、传送装置类。其中电源和射频控制类包括射频发生器和匹配器、直流/交流电源等。气体输送类最重要的包含流量控制器、气动部件、气体过滤器等。真空控制类包括干泵/冷泵/分子泵等各种真空泵、控制阀/钟摆阀等各类阀件、压力计以及O-Ring密封圈。温度控制类则包括加热盘/静电吸盘、热交换器及升降组件。传送装置类包括机械手臂、EFEM、轴承、精密轨道、步进马达等。

  按照半导体零部件的主要材料和使用功能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十二大类,包括硅/碳化硅件、石英件、陶瓷件、金属件、石墨件、塑料件、真空件、密封件、过滤部件、运动部件、电控部件以及其他部件。其中各大类零部件还包括若干细分产品,例如在真空件里就包括真空规(测量工艺真空)、真空压力计、气体流量计(MFC)、真空阀件、真空泵等多种关键零部件。

  按照半导体零部件服务对象来分,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可大致分为两种,即精密机加件和通用外购件[1]。精密机加件通常由各个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工程师自行设计,然后委外加工,只会用于自己公司的设备上,如工艺腔室、传输腔室等,国产化相对容易,一般对其表面处理、精密机加工等工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通用外购件则是一些经过长时间验证,得到众多设备厂和制造厂广泛认可的通用零部件,更具有标准化,会被不同的设备公司使用,也会被作为产线上的备件耗材来使用,例如硅结构件、O-Ring密封圈、阀门、规(Gauge)、泵、Face plate、气体喷淋头Shower head等,由于这类部件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并且需要得到设备、制造产线上的认证,因此国产化难度较高。

  表1-1总结了在设备及产线上应用数量较多的主要零部件产品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通常具有高技术密集、学科交叉融合、市场规模占比小且分散,但在价值链上却举足轻重等特点。一般而言,设备零部件占设备总支出的70%左右,以刻蚀机为例,十种主要关键部件占设备总成本的85%。是半导体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支撑,其水平直接决定我国在半导体产业创新方面的基础能级。

  相比于别的行业的基础零部件,半导体零部件由于要用于精密的半导体制造,其尖端技术密集的特性尤其明显,有着精度高、批量小、多品种、尺寸特殊、工艺复杂、要求极为苛刻等特点。由于半导体零部件的特殊性,公司制作经常要兼顾强度、应变、抗腐蚀、电子特性、电磁特性、材料纯度等复合功能要求。同样一个部件,如果用在传统工业中可行,但是用在半导体业中,对关键零部件在原材料的纯度、原材料批次的一致性、质量稳定性、机加精度控制、棱边倒角去毛刺、表面粗糙度控制、特殊表面处理、洁净清洗、真空无尘包装、交货周期等方面要求就更高,造成了极高的技术门槛。例如随着半导体加工的线宽越来越小,光刻工艺对极小污染物的控制苛刻到极致,不光对颗粒严控,严控过滤产品的金属离子析出,这对半导体用过滤件生产制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半导体级别滤芯的精度要求达到1纳米甚至以下,而在别的行业精度则要求在微米级。同时半导体用过滤件还需要保障的一致性,以及耐化学和耐热性,极强的抗脱落性等,以此来实现半导体制造中需要的可重复高性能,一致的质量和超纯的产品清洁度等高要求。

  半导体零部件种类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很长,其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涉及到材料、机械、物理、电子、精密仪器等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对于复合型人才有很大需求。以半导体制造中用于固定晶圆的静电吸盘为例,其本身是以氧化铝陶瓷或氮化铝陶瓷作为主体材料,但同时还需加入其他导电物质使得其总体电阻率满足功能性要求,这就需要对陶瓷材料的导热性,耐磨性及硬度指标非常了解,才能得到满足半导体制造技术指标的基础原材料;其次陶瓷内部有机加工构造精度要求高,陶瓷层和金属底座结合要满足均匀性和高强度的要求,因此对于静电吸盘的结构设计和加工,需要精密机加工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而静电吸盘表面处理后要达到0.01微米左右的涂层,同时要耐高温,耐磨,常规使用的寿命大于三年以上,因此,对表面处理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此可见,复合型、交叉型技术人才是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保障。

  相比半导体设备市场,半导体零部件市场更细分,碎片化特征明显,单一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小,同时技术门槛又高,因此少有纯粹的半导体零部件公司。国际领军的半导体零部件企业通常以跨行业多产品线发展策略为主,半导体零部件往往只是这些大型零部件厂商的其中一块业务。例如MKS仪器公司,在气体压力计/反应器、射频/直流电源、真空产品、机械手臂等产品线均占据主要市场占有率,除了半导体行业的应用,还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生命与健康科学等领域。而不断的进行并购和整合也是国际领军半导体零部件企业用来壮大规模的主要手段,例如国际领先的工业设施公司Atlas(阿特拉斯科普柯,瑞典)为持续做大其半导体用线年收购Edwards后,又于2016年收购了另一家真空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德国leybold(莱宝),并于2017年单独设立线月Atlas又再次收购了Brooks(布鲁克斯)的低温业务,此次收购包括低温泵运营公司、以及Brooks在爱发科低温真空(Ulvac Cryogenics)有限公司50%的股份,逐渐增强了其半导体领域真空业务的全球竞争力。

  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按照服务对象不同,最重要的包含两部分构成。一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定制生产或采购的零部件及相关服务。根据VLSI提供的数据,2020年半导体设备的子系统市场销售规模接近100亿美元,其中维修+支持服务占46%,零部件产品销售占32%及替换+升级占22%。二是全球半导体制造厂直接采购的作为耗材或者备件的零部件及相关服务。根据芯谋数据[2],2020年,中国大陆8寸和12寸晶圆线前道设备零部件采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我国制造产能占全球的比例在12-15%左右,考虑到先进工艺带来的高的附加价值零部件采购需求,全球8寸和12寸晶圆线前道设备零部件采购金额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因此叠加两部分半导体零部件销售市场,能够准确的看出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在200亿-250亿美元甚至更大的规模。

  尽管半导体零部件市场总体规模仅为到全球半导体接近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不足5%,但零部件的价值通常是自身价格的几十倍,具有很强的产业辐射能力与影响力。另外,半导体零部件关键技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与半导体设备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技术进步是影响到下游数字化的经济和信息应用行业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根据VLSI的数据[3],2020年全球半导体零部件领军供应商前10中(见表2-1),包括有蔡司ZEISS(光学镜头),MKS仪器(MFC、射频电源、真空产品),英国爱德华Edwards(真空泵),Advanced Energy(射频电源),Horiba(MFC),VAT(真空阀件),Ichor(模块化气体输送系统和其他组件),Ultra Clean Tech(密封系统),ASML(光学部件)及EBARA(干泵)。

  根据图2-1中VLSI数据,近10年里,前十大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趋于稳定在50%左右。但由于半导体零部件对精度和品质的严格要求,就单一半导体零部件而言,全球也仅有少数几家供应商能够给大家提供产品,这也导致了尽管半导体零部件全行业集中度仅有50%左右,但细分品类的集中度往往在80%-90%以上,垄断效应显而易见。例如在静电吸盘领域,基本由美国和日本半导体企业主导(见表2-2),市场占有率占95%以上,主要有美国AMAT(应用材料)、美国LAM(泛林集团),以及日本企业Shinko(新光电气)、TOTO、NTK等。

  图2-1.全球前十大半导体零部件厂商市场占有率占比稳定在50%左右 (数据来源:VLSI)

  目前我国半导体零部件产业尚处于起步期,整体规模较小。根据芯谋数据[2],2020年,中国本土晶圆制造厂商(最重要的包含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华润微电子、长江存储等)采购8寸和12寸前道设备零部件金额约为4.3亿美元。但由于我国本土晶圆制造产能扩充较快,因此预计半导体零部件需求将持续旺盛,按照现有本土晶圆制造产能计划,到2023年将有50%新增产能。按照设备、产线同时有零部件的采购需求来测算,预计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80亿元,到2025年有望超过120亿元。

  尽管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能力、工艺水平、产品精度和可靠性远远不足以满足国内设备和晶圆制造厂商的需求,整体国产化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准。一般而言,对于采用定制化设计生产的精密机加件,我国国产化率相比来说较高。因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在起步阶段,为了尽快实现量产追赶领先水平,往往采用自行设计,然后让国外(主要是日本,少量韩国)加工商加工的模式。由于半导体设备精密机加件的原材料、加工方式、表面解决方法以及清洗包装都有特别的要求,国内加工商一时不足以满足,另外还因为日本加工技术供应商有着比较丰富的同类型零件加工经验,在工艺流程中不难发现一些设计中的失误并且做调整。后来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国内少量半导体设备厂商为降低成本和保障供应链安全,开始慢慢地培育国内别的行业的加工商开始投身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加工。因此在设备商主导的精密机加件领域,国内零部件厂商进步较快。但对于更加标准化,高度依赖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通用外购件来说,国产化率普遍都很低。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通用外购件的设计和生产规格要求很高,国产产品即使样件能达到同等水平,但在保证量产的稳定性方面还需要努力。同时由于国内设备企业在国产化上也刚刚取得进展,因此在通用型零部件的采购上还比较被动,主要以国内成熟产品为主,不愿意冒然尝试国产新制造产品[1]。

  上述这些导致我国在半导体零部件核心产品上仍旧没办法做到“自主可控”的根本原因。据国内主流代工厂数据,目前全年日常运营过程中领用的零部件(括维保更换和失效更换的零部件)达到2000种以上,但国产占有率仅为8%左右。美国和日本占有率分别为59.7%和26.7%。实际上,高端零部件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欧洲供应商占有;中低端零部件市场主要被韩国、中国台湾供应商占据。静电吸盘是晶圆制造厂的关键非消耗零部件,单价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目前还国内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出相关的成熟产品,就连静电吸盘所用的氮化铝陶瓷原材料也远达不到要求的技术指标,对外的依赖度达99%以上。另外尽管我国线亿元,但是在半导体用干式真空泵方面仍然需要进口Edwards等企业的高端产品。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新建产能及扩产速度加快,叠加新冠疫情造成物流运输服务受阻导致国外零部件交期不断延迟,为我国一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公司能够带来加快进行国产替代的机会。例如江丰电子的ShowerHead和腔体加工业务、科百特的过滤件业务、通嘉宏瑞的干式线总结了我国在不同半导体零部件领域的一些企业。

  半导体零部件产业规模总量在数十亿规模,相比半导体核心产业链环节而言体量较小,产品品种规格繁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少,产业集中度低,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散,因而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重视。我国从2014年开始就将推进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随后至少有超过30个地方政府出台了促进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9],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政策更多的聚焦在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环节,鲜少覆盖到半导体零部件产业。在资金方面,零部件企业更是鲜少获得资本垂青。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在半导体零部件领域的投资数量比例较小,投资金额不足亿元。截止到2020年底,以半导体零部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上市公司总市值(不足300亿元)仅占全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总市值的1%(超过3万亿元)。

  由于零部件行业长期未收到重视,只能粗放式成长,因此大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进入半导体行业主要以提供维修及更换服务、清洗服务为主,整体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较为落后,长期停留在中低端生产标准和复制国外产品的水平,核心技术差距明显。据国内某半导体零部件上市公司招股书披露,其全部研发人员数量仅有15人,2016年到2018年研发总投入不到2000万元,年均研发投入强度不足5%。此外我国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还体现在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工艺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工艺技术获取渠道不畅,科研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半导体零部件产品的结构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与流程、基础材料性能研究的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达到数十万人,尽管近年来在半导体人才教育培训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但大量的半导体人才教育培训主要聚焦在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环节,对半导体零部件等基础产业的人才培养仍缺乏重视,在基础学科的教育制度改革、专业设置、在职工程教育、技术资格认证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实施力度,零部件职业基础和从业技能课程安排严重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崇尚求精、求实、求新,精于设计、善于攻坚的工匠精神的引导[5]。此外半导体零部件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到位问题。尽管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人员总体薪酬水平相比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对于零部件企业所需的机械加工、精密仪器仪表、表面处理等行业,从业人员薪酬普遍大幅低于半导体行业中等水准。根据国内某半导体零部件企业招股书显示,其上市前仅15名研发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年薪仅7.5万、普通研发人员年薪仅3万。低薪酬水平导致半导体零部件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基础件产业后继乏人,陷入恶性循环。

  半导体零部件通过大规模生产线验证、实现规模化销售之前,要经历严格复杂的验证程序,因此零部件厂商需要和下游设备、以及制造厂商有很充分的协同合作。目前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上线验证程序复杂、过程漫长,制造厂商、设备厂商和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厂商的配合度不高,欠缺有效沟通与互动,导致双方对彼此工艺参数与配套匹配性互不掌握,国产替代动力不足。再加上在长期的产品迭代过程中,已有的国外零部件厂商形成了大量的Know-How(技术诀窍)。而国内厂商在后续模仿、试制过程中,通常只能做到形似,因缺乏经验和关键技术而在初期验证中就被淘汰,没办法进入规模化应用[5]。此外,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厂商无法从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等配套环节获得支撑,也影响到其产品的竞争力。半导体零部件一般都是多品种、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对生产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以及加工装备要求高并且价格昂贵。由于中国工业受长期形成的“重主机、轻配套”的思想影响,对零部件上下游配套领域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在零部件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上就与国外拉开差距。例如目前半导体金属零部件常用的高精度加工中心,我国在加工精度、加工稳定性、几何灵活度等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再比如高端金属零部件制造原材料铝合金金属、钨钼金属,以及石英件的上游原材料高纯石英砂原料,基本被美国、日本公司垄断供应,垄断性原料供应使得下游材料商/加工商/用户限于被动。主流石英玻璃材料(管/棒/碇)基本也是来自于美国、德国、日本公司。上游加工设施和原材料的不足导致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半导体零部件企业在低技术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原材料和工艺装备水平不高,先进设备缺乏且不配套,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影响产品质量的提升。

  由于半导体制作的完整过程经常处于高温、强腐蚀性环境中,因此半导体零部件约有一半以上需做表面处理,以提升其抵抗腐蚀能力。例如半导体刻蚀设备的等离子体刻蚀腔室处于高密度、高腐蚀、高活性等离子体环境中,腔室及其组件极易受到等离子体的腐蚀,为了延长这些组件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常常采取在铝基材料(铝与铝合金)表明上进行阳极氧化,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降低等离子体对腔室及其它铝基材料的腐蚀。而我国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大部分表面处理技术如喷砂,熔射,电镀,阳极氧化等受控发展,这导致部分高端表面处理工艺,例如微弧氧化,高端喷涂,Y2O3陶瓷涂层等,国内始终差距较大,也直接影响到零部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阀件Valve、气体喷淋头Showerhead、陶瓷件Ceramic等零部件,虽然中国厂商可根据图纸做成型,但因为没有办法解决材料和表面处理问题,发展受到基础的制约。此外,还有部分半导体零部件尖端技术受限于“禁运”影响,国内企业缺少图纸、缺少精度数据,无法向中高端技术演进跃升,如美MKS公司生产的低压真空规,一直以来都要申请出口许可证方可购买[6]。

  半导体零部件领域,属于长期对美日等先进国家依赖严重的重点“卡脖子”环节,需要更看重顶层设计。建议通过制定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计划或路线图,确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框架,并在不同时期根据国内外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政策和规划从而有序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市场化资本对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的重视。

  要实现半导体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半导体零部件领域仅靠模仿和跟踪的技术之路,已经没办法实现半导体供应链的全面保障,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超越。尽管02专项中已经对一部分零部件公司进行支持[7],但仍然要逐步加大力度。建议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单独设立半导体零部件产业专项,联合国内半导体零部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筹建国家级的零部件技术创新平台或者研究院,聚集优势力量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着力攻克一批工业基础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国家层面引导半导体零部件领域前沿技术、基础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

  半导体零部件行业是一个市场之间的竞争充分的行业,国内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利润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单纯靠市场之间的竞争难以获胜。但在当前的国际地理政治学背景情况下,需要政府实施相关专项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帮助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企业迅速壮大。建议对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完成的重大产品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后补助和支持,加强对自主设计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半导体零部件产品纳入政府首台套采购目录。鼓励国内各类产业基金和社会化资本,积极投向半导体零部件企业,通过长期资金市场助力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企业发展。

  全面加强对半导体零部件相关领域的工程型、科研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8]。鼓励大型科研机构建立半导体零部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培养半导体零部件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倡导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通过校企间开展订单教育、集中培训、定向培养或委托培训的方式,大量培养半导体零部件的技能人才,加强人才供给。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海外工程科技领军及紧缺人才,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面向半导体零部件领域核心技术骨干和领军企业家的人才政策,逐渐完备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推动半导体基础供应链“机件联动”,彻底扭转零部件产品与设备、制造业脱节的局面,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国内晶圆厂和设备厂切实发挥大生产线组织协调的作用,协同本土零部件厂商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定向攻关等多种方式加强产业链的合作,实现主机与基础件的协调发展。支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半导体制造或设备类工程建设项目,优先给予国产半导体零部件产品验证机会,并给予一定风险补贴。鼓励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的设备零部件厂商积极拓展并做大半导体业务,基于自身技术基础,开发更高端的产品满足半导体设备所需,进一步夯实和完善产品布局,提升国产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

  [7] 王光玉.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工艺装备及其真空零部件[C] 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2019

  受“四化”浪潮的驱动,软件在汽车上扮演的角色正逐渐重要。放眼市场,得益于软件在车内的大规模应用,当前汽车的内涵和外延较之过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仅用于出行代步不断向智能移动终端演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更紧密,更具智能化、人性化和情感性。“软件定义汽车(SDV)”由此慢慢的变成为行业共识,形成新的蓝海。 据相关预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内汽车软件和电子电气元件市场将以每年约7%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规模将由2020年的2380亿美元增长到4690亿美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汽车领域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比拼传统硬件技术,而是将更多地向软件层面转移。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近两年慢慢的变多的零部件公司开始将软件当做发力重点,积极开展布局,一场关

  随着慢慢的变多的机械部件被电子部件取代,以及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日益普及,汽车中的电子零部件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这种趋势给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寻找有效方法来保护车内电子部件免受污染和密封失效的影响。确保这些电子元器件在汽车常规使用的寿命内可靠运行是首要目标,这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成本效益,同时有助于推广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及可靠性。 所有电子零部件,无论是压缩机、泵、电动机、控制单元还是日益普及的主动安全系统的传感器,在其整个寿命期内都会受到大幅温度波动的影响。当部件外壳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升温并与路面的低温溅射水或洗车水接触时,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温度波动会在电子设备外壳内形成显著的真空效应。由此产生的巨大压差可能会严重破损毁坏保护

  在日前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沈宁吾表示,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外资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步伐,目前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 沈宁吾表示,今后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将更加凸显,外资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配套体系取得更多优势,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国内主机厂配套中取得上风,如东风本田的130余家国内一级供应商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 外商垄断高压共轨系统技术 沈宁吾特别提到,在我国汽车

  【维科杯】源控电子参评“维科杯·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核心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 机器人 行业年度评选(简称OFweek Robot Awards 2023),是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及旗下权威的机器人专业媒体-OFweek维科网·机器人共同举办。该评选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内的一大品牌盛会,亦是高科技行业具有专业性、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此次活动旨在为机器人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搭建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并借助OFweek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向行业用户和市场推介创新产品与方案,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为行业输送更多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一同畅想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OFweek Robot Awards 2023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孙麒翔 石飞月)1月22日消息,上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高通,指控其存在阻止竞争对手向手机企业来提供零部件的垄断行为。对此,高通做出回应,否认零部件要价高。 在此案中,苹果指控高通对“与他们丝毫没有关系的技术收取版税”。高通严厉回应称这种指控毫无根据。苹果还在诉讼中要求索赔约10亿美元。苹果称,高通采取“激进行动”,包括“为报复苹果在调查高通时诚实回应强行扣留约10亿美元”。高通称,还在认真评估起诉,但认为苹果的指控“毫无根据”。 高通执行副总裁和法律总顾问唐·罗森博格表示:“苹果故意误读我们协议和谈判的内容,以及我们发明的技术、做出贡献的技术和通过许可计划与移动电子设备制造商分享技术的庞大及价值。

  随着韩国数千名卡车司机连续多日罢工,全球芯片、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供应链正面临慢慢的变大的风险。 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韩国卡车工会的大规模罢工进入第三天,开始中断生产芯片所需材料的供应。就在一天前,卡车司机们已经封锁了汽车制造商的补给路线。 韩国汽车巨头现代汽车工会官员周五表示,由于卡车司机罢工引发零部件短缺,现代汽车最大工厂的产量周四减半。 大罢工加剧供应链风险 截至本周四,约8100名韩国卡车司机(占韩国全国货运卡车工会总成员的36%以上)连续第三天罢工。这一罢工事件已经导致各大工厂生产中断,港动放缓,并给本已紧张的全球供应链带来新的风险。 这是韩国新总统尹锡悦上任以来,韩国国内首次大规模罢工

  短缺、供应链受威胁,韩国数千司机大罢工 /

  据报道,近日中国电子学会近期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8)》中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连续6年变成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在、伺服控制、伺服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进步,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的提高。 国产品牌频获大单 进入2018年,国内减速器巨头频获大订单。今年5月消息,伯朗特公司将向中大力德采购不低于3万个。中大力德2017年实现盈利收入为4.98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纯利润是5984万元,公司效益增长明显。今年,安徽省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也宣布与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

  继“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又进入了市场风口。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这样认为,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部分应交给市场,并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做升级;而政府需要在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公共服务方面,为生产企业做好基础工作,助力企业将其进行应用和产业化。 现状销售量稳坐全球工业机器人“头把交椅” 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10年以来,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一直增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加

  【瓜分2500元红包】 票选DigiKey\智造万物,快乐不停\创意大赛人气作品TOP3!

  有奖征文:邀一线汽车VCU/MCU开发工程师,分享开发经验、难题、成长之路等

  中国上海,2024年3月29日 在与Semicon China同期举办的2024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晶诺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诺微)首 ...

  2023年9月15日,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经监事会批准,决定通过证券交易所回购多达700万股 ...

  英飞凌年度股东大会批准每股派息0 35欧元;监事会成员变动:Ute Wolf与Hermann Eul博士教授当选为监事会成员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 ...

  消息称因三星良率不佳,LG 本月加入苹果 11 英寸 iPad Pro 用 OLED 屏幕供应

  3 月 29 日消息,据韩媒 hankooki 报道,三星显示目前面临苹果 11 英寸iPadPro 所用 OLED 屏面板良率不佳的问题,因此 LG 显示 ...

  TrendForce:预估二季度 NAND 闪存合约价持续上涨 13~18%

  3 月 29 日消息,TrendForce 集邦咨询预估,由于除铠侠-西部数据外的上游闪存企业仍维持低投产策略,NAND 闪存合约价将在二季度上涨 ...

  浙江移动联合高通和中兴通讯完成5G-A下行三载波聚合+1024QAM全球商用首秀,单用户速率突破

  电感知识大考: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么办?|“MPS电感探索季:发现小且不凡的秘密!”第一站

  市场动态半导体生产材料技术封装测试工艺设备光伏产业平板显示EDA与IP电子制造视频教程词云: